影视拍摄中的主体运动都有哪几种运动方式?
路易斯·贾内蒂在《认识电影》一书中有过这样的表述:“运动是视听语言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,它本身就是交流的媒介。”因此,我们也只有理解影视艺术中的运动元素,才能理解镜头语言,才能更深层次地理解影视的内涵。
一般来说,主体运动不外乎就是横向运动、垂直运动、纵深运动以及环形运动这几种。
1、横向运动
横向运动也就是在景框里做左右的水平运动,效果在于突出画面空间的开阔度,或者突出人物或事物的运动速度。比如镜头里一辆汽车疾驰而过,就会给我们留下快速的印象。
2、垂直运动
垂直运动就是在景框里上下地运动,表现的是平面空间的高度,或者彰显特定人物的形象。比如我们经常看到的钢铁侠,一飞冲天,整个垂直运动不仅给我们往上抬升的空间高度,还显示出钢铁侠超人的伟大形象。
3、纵深运动
纵深运动也就是在画面的前后景之间的调度,产生的是深度的感觉。比如采用纵深运动,我们就能看到一个人从里面徐徐走出来,或者人物由前景走向镜头深处。4、环形运动
环形运动的特征就是为了突出画面内容的丰富度,既包括了平面度,也包括了纵深读度。
镜头下的主体运动大概就包括了以上几种运动方式,不同的运动方式,给观看者的画面感也会有所不同。比如你拍摄一辆行驶中的汽车,相机镜头对准汽车,快门设置成慢快门,在按下快门一瞬间,镜头随着行车方向平行匀速平稳摆动。这样你拍出来的汽车清晰,而背景却是模糊的,应该是你所说的“很快”。 这就是传说中的摇摄。摇摄(panning)是一种利用慢快门跟踪拍摄对象拍摄的技法。也就是说,拍摄时把快门速度设置成慢快门,然后跟随拍摄对象一起摇动镜头。跟随拍摄对象移动的方向,使相机沿着垂直于水平面的自身转动轴作水平弧线运动—自左向右或自右向左。在摇摄中,有几点需要注意。 第一,把相机调至tv(快门优先)模式。根据被摄汽车速度的不同,快门速度一般在1/15~1/25s之间。被摄汽车移动的速度越快,快门速度也就越快。 第二,事先把相机的位置对准汽车即将经过的地点,并作固定。 第三,使用相机连拍功能,跟随拍摄对象连续拍摄。 第四,跟随拍摄对象移动时,拍摄者上半身姿势要保持不动,利用腰部作水平旋转。 第五,相机始终跟随拍摄对象移动,即使按下了快门,也要跟随拍摄对象旋转移动一会儿。 在白天进行摇摄拍摄时,还需要使用nd滤镜。虽然光线相当充足,但是由于快门速度减至1/30s左右,需要最大限度地缩小光圈。如果光圈已缩至最小,但光线量还是高于正常曝光值,那么拍出的相片就会出现曝光过度的现象。所以在白天进行摇摄时,要在相机上装上nd滤镜,以减少光线量。在摇摄中,拍摄者最需要注意的问题就是快门的速度。最重要的是拍摄对象与背景的相对速度,根据镜头的视角与背景的不同完全不同。在拍摄快速移动的拍摄对象时,要提高快门速度;在拍摄慢速移动的拍摄对象时,要降低快门速度,但快门速度在低于1/15s时就不可能获得明显的摇摄效果,如果拍摄对象是人物,人物的动作行为会让拍摄对象本身变得模糊,相反如果快门速度过快,快于1/125s,相片背景的摇摄效果就受到很大地削弱。并且背景越简单,摇摄效果也越不明显,因此,进行摇摄拍摄时,要尽可能地选择背景复杂一点的拍摄对象。
活动拍照需要注意什么
活动拍照注意的事项:
拍照首先要注意不要从后面拍,要从前面或者侧面拍照。一定要分清楚活动中领导的官职大小,要以官职最大的领导为中心,捉重点。并且要分清主次,说话场合,在适合拍照的时候拍照,不用持续不断的拍照,否则会影响被拍照人的心情。不同的角度拍摄出不同的内涵 在大多数情况下,拍摄录影带要以平摄为主。但是一部片子全篇一律地使用平摄,就会使观看的人感到平淡乏味。偶尔变换一下拍摄的角度,就会使影片增色不少。 拍摄角度大致分为三种:平摄(水平方向拍摄)、仰摄(由下往上拍摄)、俯摄(由上往下拍摄)。 水平方向拍摄 大多数画面应该在摄像机保持水平方向时拍摄,这样比较符合人们的视觉习惯,画面效果显得比较平和稳定。 如果被拍摄的主角的高度根摄像者的身高相当,那么摄像者的身体站直,把摄录像机放在胸部到头部之间的高度拍摄,是最正确的做法,也是握着录像机最舒适的位置。 如果拍摄高于或低于这个高度的人或物,那么,摄像者就应该根据人或物的高度随时调整摄像机高度和身体姿势。譬如拍摄坐在沙发上的主角或在地板上玩耍的小孩时,就应该采用跪姿甚至趴在地上拍摄,使摄像机与被摄者始终处于同一水平线上。 由下往上拍摄 不同的角度拍摄的画面传达的信息不同。同一种事物,因为观看的角度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心理感受。仰望一个目标,观看者会觉得这个目标好象显得特别高大,不管这个目标是人还是景物。如果想使被摄者的形象显得高大一些,就可以降低摄像机的拍摄角度倾斜向上去拍摄。用这种方法去拍摄,可以使主体地位得到强化,被摄者显得更雄伟高大。 拍摄人物的近距离特写画面时,拍摄角度的不同,可以替这些人物的神情带来重大的变化。如果用低方位向上拍摄,可以提高此人威武、高大的形象。会使主角的地位更好地突现出来。如果把摄像机架得够低,镜头更为朝上,会使此人更具威慑力,甚至主角人物说的话也会增加分量。观众看到这样的画面,就会有压迫感,特别是近距离镜头,表现地尤为强烈,人物再稍微低头,甚至有些威胁感。 在采用由下往上拍摄时要注意,这种角度所拍出来的效果通常并不理想,因为面部表情会太过于夸张,时常会出现明显的变形,在不合适的场合使用这种视角可能会扭曲丑化主体。这种效果切记不要滥用,偶尔的运用,可以渲染气氛,增强影片的视觉效果;如果运用过多过滥,效果会适得其反。但有时拍摄者就是利用这种变形夸张手法,从而达到不凡的视觉效果。 从上往下拍摄 摄像机所处的位置高于被摄体,镜头偏向下方拍摄。超高角度通常配合超远画面,用来显示某个场景。可以用于拍摄大场面,如街景、球赛等。以全景和中镜头拍摄,容易表现画面的层次感、纵深感。 如果从较高的地方向下俯摄,就可以完整地展现从近景到远景的所有画面,给人以辽阔宽广的感觉。采用高机位,大俯视角度拍摄就可以增加画面的立体感,有时可以使画面中的主体具有戏剧化。 同仰摄的效果相反,从高角度拍摄人物特写,会削弱人物的气势,使观众对画面中的人物产生居高临下的优越感。画面中的人物看起来会显得矮一点,也会看起来比实际更胖。 如果从比被摄人物的视线略高一点上方拍摄进行近距离特写,有时会带点藐视的味道,这一点要注意;如果你从上方角度拍摄,并在画面人物的四周留下很多空间,这个人物就会显得孤单。 人物视角的拍摄 视角的反映要符合正常人看事物的习惯。有些时候,可能需要表现出拍摄主体的视角,在这种情况下,不管拍摄的高度是高是低,都应该从主体眼睛高度去拍摄。如:一个站着的大人观看小孩,就应把摄像机架在头部的高度对准小孩俯摄,这就是大人眼中看到的小孩子。同样,小孩仰视大人就要降低摄像机高度去仰摄。 再如,一个正蹲在地上干活的人,要表现他看来到他面前的人的情景是:首先应降低高度(与蹲着的人眼睛的位置同高)去俯摄来人的脚部,然后再慢慢向上移动镜头进行仰摄,最后到达脸部,而不能去直接平摄,这样才符合常理。 直接向下俯视的画面通常被用来显示某人向下看的视角。用远摄或广角的拍摄方式从高处以高角度进行拍摄,可以增加片中观看者与下面场景的距离。